一、中心简介
天津大学温州安全(应急)研究院第七研究室—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研究室,依托天津大学卫生应急学院生物传感团队,致力于推动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领域的创新与转化。研究室集成电化学检测平台、光学检测平台、集成电路设计与加工平台,以及机械结构设计与加工平台等,结合贵金属或碳基功能纳米材料、水凝胶等高分子材料、微流控或微针等微纳米结构,研发适用于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、穿戴式实时监测器件,以及精准医学、应急医学装备等的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技术,以期实现生理与生化指标的精准快速检测,辅助疾病诊断,提升精准医疗与应急医学救援水平。
研究室主任陈泽涛博士,研究生导师,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,深入传感机理研究,专注于利用工程技术解决生物医学领域难题。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应急医学专委会委员。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。申请发明专利十余项,其中5项已获授权,参与编写中英文学术著作6部。获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2项。获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。多次参加传感领域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。担任Interdisciplinary Medicine,Biomedical Analysis等学术期刊青年编委,担任Sensors and Actuators B: Chemical等期刊审稿人。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,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任务1项,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,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1项,以及转化课题4项等。
二、项目研究
1. 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
目标:开发基于纳米材料和微流控技术的高灵敏度传感器,用于检测血液、唾液、汗液、尿液,以及呼出气中的生物标志物,实现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辅助疾病快速诊断。
具体内容:
①纳米材料的应用:利用纳米材料(如金纳米颗粒、量子点、石墨烯等)的独特光学和电学性质,开发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器。这些材料能够显著增强信号,提高检测限,实现对低浓度生物标志物的检测。
②微流控技术集成:结合微流控技术,设计微型化、集成化的检测平台。微流控芯片能够精确控制微量液体的流动,实现样本的快速处理和多指标同时检测,大大缩短检测时间。
③多模态检测:开发多种检测方法(如电化学检测、光学检测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)相结合的传感器,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例如,通过电化学信号检测生物标志物的浓度,同时利用光学信号进行定性分析。
应用场景:癌症早期筛查、心血管疾病监测、传染病快速诊断等。
2. 智能穿戴与健康监测
目标:结合柔性电子技术和生物医学传感,研发可穿戴设备,实时监测心率、血压、血糖等生理参数,为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持。
具体内容:
①柔性电子技术:开发柔性、可拉伸的电子传感器,能够贴合人体皮肤或嵌入衣物中,实现长时间、舒适的佩戴。这些传感器基于柔性导电材料(如导电聚合物、纳米复合材料)和微纳加工技术,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。
②多参数监测:集成多种传感器,实现对心率、血压、血糖、体温、运动状态等多种生理参数的实时监测。例如,通过光电容积脉搏波(PPG)技术监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,利用柔性压力传感器监测血压。
③数据处理与传输:结合低功耗蓝牙、NB-IoT等无线通信技术,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移动设备或云端。通过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,提供健康评估和预警功能。
应用场景: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监测、老年人的健康监护、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监测等。
三、成果转化
1. 便携式凝血曲线分析仪
在医疗急救的分秒必争中,快速准确的凝血检测是挽救生命的关键。本团队正致力于将基于电化学方法的便携式凝血检测技术推向市场。该设备小巧便携,如同一个掌上“急救专家”,能在短短10分钟内完成全血样本凝血曲线的检测,无需复杂的血样预处理,为医生提供即时的决策依据。
目前,该成果已对接产业公司,开展工程样机研制与临床验证实验,期待在不久的将来,让这一凝聚智慧与心血的成果走进医院、家庭和每一个需要它的地方,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。
2. 可穿戴汗液皮质醇及多模态生理信号监测系统
随着精神压力对健康的影响日益严峻,合理的压力监测与调控有助于长久身心健康。该成果为可穿戴汗液皮质醇及多模态生理信号监测系统,能够实时监测汗液皮质醇浓度以及多种生理信号,将复杂的生理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健康指标,通过智能手机实时呈现,让用户随时掌握自身压力状态,预防潜在身心健康风险。
目前,该成果已完成原理样机集成与临床验证,正处于工程样机研制阶段。
3. 无创无源可穿戴光学汗液电解质分析系统
在运动健康领域,精准的电解质监测对于提升运动表现和预防运动损伤至关重要。该成果为全弹性无源可穿戴光学汗液电解质分析系统,以柔性、舒适的穿戴体验为设计核心,采用先进的光学信号传输技术,实现运动过程中汗液电解质变化的实时监测,为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提供个性化的运动指导。
目前,该成果已完成原理样机构建,正开展运动相关应用测试。
4. 贴片式伤口感染监测与可控药物智能释放系统
在应急医疗场景中,伤口感染的快速监测与精准治疗可有效提高医学救援质量。该成果集成电化学伤口感染标志物检测技术与电控药物释放技术,结合智能环境干扰滤除模块,实现灾难现场快速稳定地监测伤口感染情况,并实时提供药物治疗。
目前,该成果已完成原理样机构建,正开展临床验证研究。
四、对外服务
1. 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开发与定制
服务内容:开发定制化的智能健康监测设备,包括但不限于可穿戴汗液传感器、便携式凝血检测仪等,满足个性化健康监测需求。
服务对象:医疗器械企业、健康管理机构、科研单位。
应用场景:慢性病患者的日常健康监测;运动员的体能与健康状态监测;老年人群的健康预警与管理。
2. 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技术咨询与合作
服务内容:提供生物医学传感器的技术咨询、方案设计及合作开发服务,助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技术升级与创新。
服务对象:医疗器械企业、科研机构、高校。
应用场景:新型生物医学传感器的研发合作;现有医疗设备的技术升级与优化;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技术咨询与支持。
3. 应急医疗设备研发与技术支持
服务内容:专注于应急医疗设备的研发与技术支持,包括便携式检测设备、现场急救设备等,提升应急医疗响应能力。
服务对象:应急救援机构、医疗器械企业、公共卫生部门。
应用场景:灾难现场的快速医疗检测与干预;野外急救中的实时健康监测;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医疗保障。
五、合作联系方式
研究室主任:陈泽涛
联系方式:022-27893596-215
E-mail:zetaochen@tju.edu.cn
研究院微信公众号
孵化器微信公众号
卫生应急学院微信公众号
综合服务电话:0577-63352918
地址:浙江省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灵昆街道灵蓉街66号发展大厦6号楼